汽車尚須保養,親子關係更需要!

汽車尚須保養,親子關係更需要! 2/1/2018

筆者在清大教書這些年來發現,所接觸到的學生需要被輔導者急速上升。孩子的狀況多半源自於家庭問題,然而大部分的家庭關係因為過度忙碌顯得淡薄,家人間彼此缺乏談心、有品質的相處。

孩子鬱鬱寡歡 父母自責

一位事業有成、卻很忙碌的父親,請筆者和他兒子談談,因為孩子功課大幅滑落,而且突然想休學,讓父母非常擔心。其實孩子的物質供應都很豐富,卻鬱鬱寡歡,獨來獨往,幾乎不和別人說話。筆者觀察過這父親和孩子談話的內容,都是要孩子好好讀書,此外無他。

雖然曾經和這位父親溝通過,夫妻、親子、家庭關係,也需要像汽車定期保養一樣,才會永保如新、長長久久。可惜華人普遍的觀念是:以前沒人管也活得很好,努力工作賺錢最重要!

以前媒體不甚發達,環境也較單純,家庭生活還能維持基本的凝聚力。但現在大人上班、小孩上補習班,在高速運轉的社會,更看重效率與成就,卻忽略了生命的連結與關係,造成兩代彼此生命的疏離感。而今,這種傷害更加倍的壓制在下一代身上。

這位平日剛毅、不苟言笑的父親,竟在筆者面前為了兒子掉下眼淚,不斷責怪自己是很失敗的父親。其實每一個人都深愛孩子,只是許多人找不到良方。我們鼓勵他,亡羊補牢永不嫌晚。

讓孩子說出心裡的話

我們的作法是先個別和孩子談,再和父母談,若有需要再一起談,以免孩子們沒機會說話。當我們與孩子個別談時,以同理心傾聽,不論斷、不批評,當孩子們被傾聽、被了解時,就會慢慢的敞開。必要時,我們會分享自己的經驗,適時問合宜的問題,幫助孩子釐清一些觀念,讓他對未來看到盼望。

在我們的教會中,有位青少年因為從小一起長大、很要好的同學在宿舍跳樓自殺,難過地陷入憂鬱之中。筆者在教會碰到他時,看他一副不對勁的樣子,輕拍他的肩膀,問他還好嗎。因為平常所建立的信任關係,他毫不隱瞞地回答說:「不太好。」當筆者追問下去,他透漏,這件事讓他開始思考嚴肅的生命問題,可是他還是不瞭解,為何和他同年紀的人會想結束生命。

這時筆者也真誠地自我揭露,與他分享在大二那年,親姊姊在家自殺的事情,為此難過了好幾年,至今還是很無法理解她為何如此。但認識上帝,特別是讀了約伯記後,較能了解生命存在許多人無法完全理解的事。就如約伯在十個孩子一日之間全部去世時,也是非常難過與不解,甚至希望上帝親自來解釋,上帝則稱讚約伯堅強活下來,尋求生命意義的態度。

孩子聽著聽著,還去拿衛生紙幫筆者擦眼淚。筆者發現,當孩子們能把心裡的話講出來,其實就好一大半了。

然而,現實中最挑戰的,是幫助父母改變自己的觀念。在華人社會許多孩子的問題,來自於父母習慣以權威式風格和孩子溝通,單方向下指導棋,忽略孩子的聲音,認為孩子只要好好讀書,其他都不重要。等到孩子受不了,走上歧途、或變成宅男宅女,萌生休學或甚至有輕生念頭時,父母才驚覺,只要孩子能健康快樂活著就是最重要的了。

家人溝通需要投入學習

筆者認識另一個孩子,非常投入音樂領域,甚至有許多機構邀請他去表演。所以他希望休學一年,認真發展看看。沒想到父母竟告訴他,若他休學就「砍斷他的腳」。當然,這只是情緒話,但已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。

筆者請這位孩子的父母認真想想,對孩子真正的期望是什麼呢?難道只是一張文憑嗎?沈澱了一會兒,這對父母回答,其實最希望的是孩子有責任感,能夠好好地養活自己。

筆者和孩子談時,發現孩子自己本身也是很掙扎的。我稱讚這孩子願意追尋自己志趣的勇氣,但也提醒他,是否思考過這條路未來十年的發展,孩子才驚覺,自己並沒有想得很遠。

最後,我們的結論是,與其在學期間一心兩用,不如利用寒暑假時好好專心興趣所在,而學期間用時間預算制,把畢業基本要求的課業達成。如此親子雙方都鬆了一口氣,因為藉著溝通與釐清,找到化解矛盾與衝突的方法。

華人教育過去普遍較重視學科表現,卻忽略了家人之間的溝通對談。其實親子、夫妻、人際關係,有許多系統化、有步驟、容易學習的課程,若能投資時間加強這方面的學習,家人之間的關係進展,很容易就會有極強的加乘效果。

只要積極、勇敢地面對家人間的問題,並且依靠上帝的恩典,我們都能夠活出討神喜悅及榮神益人的見證。

文章來源:基督教論壇報 https://www.ct.org.tw/1318418#ixzz55iU4urO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