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枯骨異象走出利己的菁英主義 從理性成為建造生命的感性教授

「那時我剛從美國回台灣不久,有一天我從台北車站捷運站搭乘手扶梯往上時,突然有種『被提升到空中』的感覺,那種感覺很奇妙,我在空中看著旁邊來來往往的人潮,卻發現他們看起來很像殭屍,像是沒有靈魂地走著…。」甫從矽谷創業成功回來台灣的蔡仁松教授回憶2005年看到的異象。

蔡仁松教授在矽谷創業有成、僅屆不惑之年的他,信主後想放下原本在美國矽谷優渥的生活,回台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,正在思考之際,領受這個異象感動,蔡仁松轉而接受清華大學的教職,因為他可以貢獻一己之力,幫助青年學子建造生命。

談起這個異象,蔡仁松稱之為「枯骨復活結成大軍的異象」,因為當他被提到空中看到熙熙攘攘、汲汲營營的人群時,他看到的不是有生命力的人們,而是腦海裡立刻浮現以西結書37章的情景:耶和華的靈帶我出去,將我放在平原中;這平原遍滿骸骨。他使我從骸骨的四圍經過,誰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,而且極其枯乾。接下來就像以西結和神的對話,神要使這些骸骨復活,而蔡仁松也接受神的呼召,放下閒逸的退休生活,到清大電機與資訊學院擔任教授。

理性思維的掙扎與思索

自台大電機系畢業後,遠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,畢業後在當時最大的科技公司IBM任職,在旁人眼中,這就是人生勝利組,那時尚未信主的蔡仁松秉持科學人的好奇心,想探究美國為何在近幾世紀以來成為世界第一強國,他從研讀美國歷史、日常生活中觀察,發現美國的壯大是根基於「基督信仰」。

在IBM任職時,蔡仁松遇到一位前輩,每週帶他查經,他讀到愛人如己的章節時,有很深的感觸有知識的人常是最自私的人,「從小到大,父母師長只會跟我們說,你只要讀書就好,其他的事別管。」蔡仁松說,其實這種教導是一種「自私的文化」、自掃門前雪的概念,只要顧好自己就好,不用管別人怎麼樣,他反思自己在外人眼中好像很成功,但單顧自己,這在神的眼中是一種罪,沒有愛人如己的罪。就這樣神在他的心中放下了福音的種子。

不過因為學理工的人很理性,蔡仁松沒有立刻信主,他秉持著科學實驗的精神—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,在IBM參加查經班時他才32歲,後來有人找他到矽谷創業,直到39歲才在矽谷信主受洗。

 

為同事的禱告經歷神的信實

離開IBM也離開了那位帶他查經的前輩,蔡仁松到矽谷後,心裡常常有個聲音,要他在當地找教會,但人生地不熟的,蔡仁松沒有跨出那一步,直到有一天發現他的一位同事已經三天沒有來上班了,他打電話到同事的家裡詢問他的妻子,妻子告訴他說丈夫有壓力時,會到賭場賭博。

蔡仁松表示,那時雖然不知道他的同事會在哪裡,蔡仁松受感動直接到附近的賭場找這位同事。偌大的賭場裡,蔡仁松也不知道要從何找起?照常理而言,賭場不會透漏賭客的資訊給其他人,但很神奇的是,蔡仁松從櫃檯問到了同事飯店的房號,「在那邊賭博都是沒日沒夜地在賭,都不知道外面是白天或晚上,不一定會回房間休息,但神要讓我找到他,我去敲他房門時,他因為輸光了所有家產,就在裡面睡覺,打算一覺醒來就離開。」蔡仁松花了一番時間希望說服同事跟他回去,但同事很鐵齒不願回去,於是他們就在旅館住了一晚。

雖然當時蔡仁松還沒信主,但他想起以前IBM前輩跟他說可以禱告祈求,睡前蔡仁松就跟神禱告:若這位同事願意同他一起回去,他就回去找教會。隔天起來,神真的應允了他的祈禱,同事跟他一起回矽谷,而蔡仁松也在當地找到一間教會穩定聚會,並且受洗。

2001年受到《人生下半場》一書的影響,蔡仁松開始思索後半生的規劃,他是個有問題就想要追根究柢弄明白的人,他自覺對神還有許多的不解,於是他在美國富勒神學院研讀神學,畢業後,有感於神要他幫助其他人,因而放棄在美國提早退休的優渥生活,回到台灣任教,並成立佳美生命建造協會,蔡仁松認為基督信仰是很真實,而且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,也唯有如此,生命才能因著神的愛被建造和更新。